蒙特梭利三段卡是什麼?應該怎麼使用?

蒙特梭利三段卡 (3 Part Cards) 又稱蒙氏三段卡,常見於蒙特梭利的教學環境,是一種普遍且容易取得的教具,主要適合 2 歲至 6 歲的幼兒使用,也可適用於更大年齡的兒童。

蒙特梭利三段卡是根據蒙特梭利的「三階段課程 (Three Period Lesson) 」:命名、辨識、記憶的學習模式來進行設計,可用來幫助幼兒學習語言、詞彙、認知等概念,常見於語言、科學、數學或文化的教學。

蒙特梭利三段卡包含哪些部分

蒙特梭利三段卡包含了三個部分:

  • 第一段:完整卡(圖片+文字):呈現一個完整的圖像或物件,並附上對應的文字或符號。
  • 第二段:圖片卡(圖片以真實為主):呈現第一段卡中的圖像或物件。
  • 第三段:文字卡(可使用注音、國字、英文等):僅呈現第一段卡中的文字或符號。

蒙特梭利三段卡的使用方式

一組的蒙特梭利三段卡張數不等,但通常會是同一個主題,一開始可先使用4-6張的三段卡,以免幼兒混淆或感到無所適從。

第一階段:命名與介紹

使用第一段的完整卡,清楚地說出名稱,並簡單介紹。

  • 拿起圖片卡,說:「這是蠟筆,是一種文具,可以用來畫畫。」

第二階段:配對、辨識

配對

將完整卡和圖片卡打亂,讓孩子找出相同的圖像;也可以將完整卡和文字卡打亂,讓孩子找出相同的文字。

辨識

使用圖片卡或文字卡,測試幼兒的辨識能力,可以用提問或是詢問的方式:

  • 「請告訴我蠟筆在哪」(拿起多張圖片卡)
  • 「哪一張是蠟筆?」(拿起多張文字卡)

一開始可先使用兩張圖片卡或文字卡讓幼兒選擇,接著再慢慢增加數量。

第三階段:認知並獨立工作

認知

使用圖片卡或文字卡,並請孩子回憶並說出名稱:

  • 示例:「這是什麼?」孩子回答:「蠟筆。」

獨立工作

將一組圖片卡和文字卡打亂,並請孩子自行配對圖片與文字,最後再使用完整卡核對答案。年紀大一點之後,也可以請孩子自行使用完整卡訂正答案。

蒙特梭利三段卡的優點

1. 增強詞彙學習與概念理解

  • 三段卡的圖文結合幫助孩子建立圖像與語言的聯繫,使詞彙學習更有系統且直觀。
  • 適合逐步擴展詞彙或學習新概念,例如分類(動植物種類)、分層(身體部位)等。

2. 培養注意力與記憶力

  • 孩子需要仔細觀察圖像和文字的特徵,才能正確配對。
  • 透過圖片和名稱的搭配,幫助孩子記憶更加深刻。
  • 不同的分段學習(圖片卡、文字卡、完整卡)、循序漸進的方式,能使概念更加鞏固與清晰。

3. 彈性多元的使用方式

  • 可以針對不同年齡和學習需求進行調整,例如在介紹時加入更多細節,或是引導較為抽象的概念。
  • 可適用於語言、科學、數學、文化等多種學科領域。
  • 可針對幼兒喜愛、有興趣的主題進行擴充,甚至幫助其進行深入探索。

4. 培養獨立學習能力

依據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,尊重孩子的自主性與學習節奏。

孩子可以自由選擇三段卡的主題並且獨立完成工作,不但能給幼兒足夠的練習和獨立空間,也不會依賴過多的教師糾正,能夠在反覆練習中修正並且精熟。

蒙特梭利三段卡如何收納

一般在蒙特梭利的教室中,會使用布袋、木盒、壓克力盒等方式來展示、收納存放,在家中空間通常較小、使用的次數也不像教室頻繁,可使用紙盒甚至夾鏈袋收納即可。

在家中使用時則建議與在蒙特梭利的教室中一樣,將三段卡置於托盤上再進行操作,讓孩子注意力能夠集中,也可避免三段卡遺失。

蒙特梭利三段卡教材下載

以下提供了個人自製的各種主題蒙特梭利三段卡,共有國字、注音、英文三個版本,可以下載列印剪開後即可使用,如果想要延長耐用度,也可以幫紙卡護貝。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