奇美博物館特展《從拉斐爾到梵谷: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》

文章目錄

最近奇美博物館最轟動的話題,莫過於由奇美博物館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特展《從拉斐爾到梵谷: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》了。

這次展出了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拉斐爾、提香、林布蘭,一直到印象派時期,大家都耳熟能詳的雷諾瓦、莫內、梵谷等,橫跨了西洋藝術史 400 年共 52 件畫作。

而這也是英國國家藝廊成立 200 年來首次到台灣展出,帶來的畫作真的很多只在書本的圖片裡看過,這次能夠親眼看見並且感受真跡,真的讓人十分感動。

Information

從拉斐爾到梵谷: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相關資訊

  • 特展地點:717 台南市仁德區文華路二段 66 號(奇美博物館特展廳)
  • 展出日期:2024.05.02 ~ 2024.09.01
  • 特展內容:《從拉斐爾到梵谷: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》由奇美博物館與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,匯聚 50 位重要西洋藝術大師所創作的 52 件國寶級畫作,帶您一同體驗橫跨 400 年的西洋藝術史之旅。
  • 官網:從拉斐爾到梵谷: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英國國家藝廊官方網站
  • 注意事項:
    • 此特展所有票券皆不可重複入場。
    • 憑此特展有價票券(免費票不適用)加購常設展當日票,可享 150 元優惠價(原價200元),每張票限享一次優惠。

特展展出日期與時間

  • 展出日期:2024.05.02 ~ 2024.09.01
  • 展出時間:週一、二、四至週日(週三休館)
  • 特展場次:
    • 平日:09:30、10:30、11:30、12:30、13:30、14:30、15:30、16:30(可參觀至17:30)
    • 週末(五、六、日):09:30、10:30、11:30、12:30、13:30、14:30、15:30、16:30、17:30、18:30(可參觀至20:00)
    • 5/3、5/17、6/21 配合夜間活動僅開放至 17:30。

特展票價與購票方式

  • 一般票:
    • 全票 550 元
    • 優惠票 450 元(7-22 歲、65 歲以上、設籍於臺南市之市民、於臺南市就讀之學生)
    • 免費票 0 元(7 歲以下、身心障礙及陪同者、持有效期內之導遊 / 領隊證者本人)
  • 奇美博物館 & 高美館雙展聯票:700 元
  • 週三藝享票封館看展.深度體驗):1500 元(限量)
  • 購票方式:
    • 官網購票(可購買聯票、藝享票,可加購導覽手冊、常設展票)
    • Klook(僅能購買一般票)
    • KKday(僅能購買一般票)
    • 現場售票櫃臺(不一定會有票,因此建議先線上購票)

特展交通方式

需要特別注意的是,不論是搭乘大眾運輸或是自駕前往,站牌與停車場距離博物館門口都約有步行 10 分鐘的距離,因此建議時間不要抓得太剛好,以免趕不上場次的時間。

  • 搭乘火車:臺南保安火車站出站後,步行約 15 分鐘可抵達。
  • 搭乘公車:公車 5 號、紅 3、紅 4、H31台南市政府線可抵達,最近的一站為「奇美博物館」站,位於奇美博物館後門。
  • 自駕:奇美博物館四周有多個汽機車停車場,平日每小時 30 元、假日每小時 40 元,詳細資訊請參考此處

特展導覽服務

  • 專人定時導覽
    • 長度:約 60 分鐘
    • 場次:上午場:11:00、下午場:14:00、15:00(週三封館不適用)
    • 名額:15 人 / 場
    • 費用:優惠價 100元 /人
    • 對象:當日特展參觀者
  • 語音導覽機租借(隨到隨租)
    • 長度:約 50 分鐘
    • 費用:150 元 / 台
    • 對象:當日特展參觀者
    • 租用地點:特展廳入場後的「導覽服務櫃檯」

從拉斐爾到梵谷: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入口

這次的特展位於一樓右邊,一進奇美博物館就可以看到,而門口、大廳都會有工作人員指示和協助,因此不用太擔心。

但站牌與停車場距離博物館門口都約有步行 10 分鐘的距離,而且沿路都沒有什麼遮蔽物,台南夏天天氣非常熱、紫外線強烈,建議一定要做好防曬。

從拉斐爾到梵谷: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參觀動線

本次《從拉斐爾到梵谷: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》的特展內部動線,主要可以分為四大單元、八大區塊,每一個單元都是藝術史中一個重要的時期,並且會從此一個時期選出具有代表性的其相近風格、時期或區域的藝術家做為一個區塊。

裡面雖然空間很大,但畫作都是圍繞著牆邊的,並且每個單元都會用不同的空間顏色來進行區別,甚至重點的畫作也會用特殊的方式來凸顯,因此只要順向參觀基本上不會錯過任何作品。

而且另外每個單元都會在較大的空間中央設置座位區,讓累的人可以稍做休息,同時也不會影響參觀動線。

每個參觀時段開始,工作人員就會請大家依動線排隊驗票,雖然需要稍等一下,不過不會等很久。入場驗票之後,會在展區入口處先進行安檢,另外大包包、雨傘與飲水食物都必須先寄放。

另外務必注意,這個特展是不能重複入場的,所以進去之前記得先去上廁所,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好再入場參觀。

特展展場是不會清場的,參觀時段只有管制進入的時間而已,因此想逛多久都沒有關係。

四大單元與八大區塊

前導

驗票安檢後入場,會先看到前導的部分,這裡會播放一些介紹影片,以及全部參展作者的年表,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每個藝術家所屬的時代。

單元一人文的甦醒:歐洲文藝復興繪畫

在西方藝術史中,十四世紀起始於義大利的文藝復興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。

相較以宗教為中心的中世紀,「文藝復興」代表人們對於古希臘羅馬藝術的嚮往,藝術審美觀也從原先由神所支配的世界,改為以人本為中心。

這個特展中,每一個單元都有簡介搭配代表畫作,並且配以這個區域的空間顏色。

像是「單元一:歐洲文藝復興」的主色就是帶紫的紅棕色和米色,因此接下來在屬於歐洲文藝復興的區塊一、區塊二、區塊三,這兩個顏色就會交替出現。

區塊一:波提切利和十五世紀義大利繪畫

每一個區塊在牆上都會有這樣的簡介。

這個區域是波提切利和十五世紀義大利繪畫,除了波提切利之外,另外還有貝里尼、波拉尤洛、基蘭達奧、梅西那、博塔費奧這幾位。

《書房中的聖傑洛姆》

這幅《書房中的聖傑洛姆》以前曾經在美術課本還是什麼課本上看過,沒想到看到畫作本人竟然比我想像中的小很多(45.7cm x 36.2cm),但是這麼小的版面卻可以呈現這麼豐富的物品和細節,真的很讓人驚嘆。

由於這是進展間的第一幅畫,因此擠滿了人,在第一區塊的時候大家還會排成一列依序往前,但是前進速度真的非常慢(我大概排了五分鐘才看到第一幅畫…)

因此接下來的展間就會有人開始跳著看,多半是一幅畫前面圍著一圈人的形式,前面有人出來後面再有人見縫插針(?擠進去。

這樣速度上是比較有效率,但是比較矮小的人(像我只要不在第一排基本上看不到),或是像是抱著 Yuki 看畫的雪爸就會比較辛苦一點。

《女孩肖像》
《阿波羅和達芙妮》

希臘神話中,不願意接受阿波羅追求的達芙妮,請求父親河神珀紐斯將她變成了月桂樹,之後月桂樹就成了阿波羅的聖樹。

這幅畫描繪了達芙妮變成月桂樹的瞬間。

《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》

就是單元一簡介出現的代表性畫作,作者是波提切利,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和《維納斯的誕生》,而這次來展出的是他的晚期作品《聖澤諾比烏斯的三個奇蹟》。

這幅畫將佛羅倫斯主教聖澤諾比烏斯施行的的三個奇蹟場景,融合了透視技法後繪製在了一幅畫之中,分別是最左的驅魔儀式、中間的男孩死而復生、右側的盲人重見光明。

區塊二:拉斐爾和義大利文藝復興

這個區域是拉斐爾和義大利文藝復興

除了大眾耳熟能詳的拉斐爾之外,另外還有柯瑞喬、提香、汀多雷多、莫羅尼、馬扎等人。

《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》(加瓦聖母)

拉斐爾的這幅《聖母子與施洗者約翰》也被稱為《加瓦聖母》,應該是這次特展,一較為有名氣而且一般民眾較有接觸的畫作之一了。

加上拉斐爾本人知名度也較高,因此這幅畫前面也是圍著滿滿的人,因此要稍微等一下才能看到。

這幅畫運用了三角構圖法(以孩子們雙手的空間為中心,並結合聖母的姿勢),因此讓構圖重心穩定,帶給人神聖和和諧的感覺。

《被強擄的加尼米德》

這個時期其實很常見以神話或是宗教為主題來進行創作。

像是這幅《被強擄的加尼米德》,加尼米德是個俊美的少年,宙斯因為很喜歡他,就變成老鷹把他抓到奧林匹斯山上當侍酒師(根本就是綁架),這也就是水瓶座的由來。

《維納斯、墨丘利與丘比特》(愛的教育)

這幅《維納斯、墨丘利與丘比特》也被稱為《愛的教育》,也是以神話為主題來進行創作。描繪的內容是信使之神墨丘利在教育愛神丘比特。

《女士肖像》(來自達爾馬提亞的女士)

提香的作品。提香是威尼斯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,特色是非常會運用紅色與金色,把這兩個顏色運用得非常鮮豔漂亮。

但是其實我自己對他印象深刻,是因為我一直記得以前的美術老師說自己蠻討厭他的。

區塊三:楊.荷賽特與北方文藝復興

這個區域是楊.荷賽特與北方文藝復興

展出的畫家有四個:馬賽斯、阿爾特多夫、楊.荷賽特、布克雷爾。

單元二從王室到平民:巴洛克繪畫

第二個單元是巴洛克繪畫,這個區域的空間顏色是黃綠色和棕色。

十六至十七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,間接促成巴洛克藝術風格的流行。畫家以生動的色彩與戲劇性構圖,為宮廷與教堂增添華麗的氛圍。

新教國家因為商業繁榮、中產階級興起,藝術家的創作題材變得十分多元,包含人物肖像、常民風俗、靜物與風景等。

區塊四:卡拉瓦喬與十七世紀南方巴洛克

這個區塊介紹的是歐洲南方(義大利)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,有卡拉瓦喬、吉多.雷尼、普桑、維拉斯奎茲克勞德、沙索費拉多、羅莎。

《被蜥蜴咬傷的男孩》

卡拉瓦喬其實最擅長的是靜物畫(就是畫靜態的物品),但是其實在那個時代,畫靜物的畫家其實沒有畫人物肖像、或是敘事畫(就是畫裡會呈現一個故事,像是神蹟之類的)的畫家有地位。

因此他後來開始嘗試創新,這幅《被蜥蜴咬傷的男孩》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,呈現了豐富的戲劇張力,可以感受到男孩手指被蜥蜴咬了之後驚嚇的情緒。

而插花的水瓶上甚至可以看見房間窗戶的倒影、桌上散落的果實彷彿新鮮剛摘下還閃閃發光,再一次表現出他所擅長的靜物畫所帶著的生命力。

區塊五:林布蘭與十七世紀北方巴洛克

剛剛看完了歐洲南方,這邊介紹的就是歐洲北方(荷蘭)巴洛克時期的藝術家。

除了林布蘭之外,另外還有范.戴克、庫普、楊.斯汀、霍赫、范.德.維爾德、霍伯瑪。

六十三歲自畫像

林布蘭是一個很愛畫自畫像的人,應該說透過畫自畫像,可以練習不同的表現方式,嘗試光線等技法,目前大概有 80 幅他的自畫像保留到現代。

這幅《六十三歲自畫像》是他過世前所繪製的三幅自畫像之一(那個時代能活到 63 歲還蠻厲害的)。

單元三探索與創造:壯遊風潮

來到單元三,這個區域的空間顏色是紅色和棕色。

英國在十八世紀盛行「壯遊」,貴族子弟除了結交歐洲貴族、融入上流社會,也透過接觸古代與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增進自我藝術涵養。

同時,委託當地畫家作畫成為一種風潮。壯遊帶來的文化交流,促使藝術家探索新的繪畫技巧,在英國尤為明顯。

區塊六:卡納萊托與十八世紀歐洲繪畫

從一開始的十五世紀,現在已經來到了十八世紀。

這個區塊介紹的是卡納萊托、隆吉、巴托尼、韋爾內、格赫茲、哥雅

威尼斯:卡納雷吉歐區入口

因為曾經去過威尼斯,甚至也剛好去過卡納雷吉歐區,因此看到這幅畫整個感動度加成。

沒想到十八世紀的時候威尼斯就已經是長這樣,但是到了現在卻沒有太多改變,整體區域和建物都維持得很好,台灣就不太可能了(歷史建築不要被拆就謝天謝地)。

威尼斯:城堡區聖伯多祿聖殿

初看的時候我還以為是聖馬可教堂和鐘樓,但是這個建築明顯簡單許多,而且鐘樓上面是圓頂的(聖馬可教堂的鐘樓是尖頂),後來看了介紹知道原來這是城堡區聖伯多祿聖殿

畫中右邊的橋的位置,看了 Google 地圖發現,現在在相同位置還一樣還有橋~

《依莎貝爾.德.波爾塞爾女士》

哥雅是比較少見的西班牙藝術家。

這幅《依莎貝爾.德.波爾塞爾女士》身上披的、頭上戴的黑色的蕾絲都畫得超級逼真,細節還有透膚感都表現得非常寫實。

而且介紹中還有說明,在經過X光攝影檢測時發現,這幅畫是直接繪製一位男士肖像上的,那時候的畫家很常因為金錢、物資不足而重複使用畫布。

區塊七:透納與英國繪畫

區塊七位在單元三,這個單元顏色應該是紅色和棕色才對,不知道爲什麼這邊變成紫色了。

這裡介紹的都是英國的畫家,由於英國獨立在歐洲大陸之外,其實藝術發展沒有那麼興盛,不過由於貴族開始盛行「壯遊」,文化交流也變多了,開始漸漸有知名的英國畫家出現。

這邊介紹的有著名的透納,還有根茲博羅、亨利.雷伯恩、湯瑪斯.勞倫斯康斯塔伯、大衛.威爾基。

《查爾斯.威廉.蘭姆頓肖像》(紅衣男孩)

這幅畫也被稱為紅衣男孩,畫中的男孩大概六七歲左右,可惜十三歲就因肺結核而早逝了。

不誇張,我真的覺得這副《查爾斯.威廉.蘭姆頓肖像》具有魔力,把小孩的單純和稚氣表現得非常淋漓盡致,男孩的眼睛超級靈動栩栩如生。

而這副畫在 1967 年時,也成為第一幅印在英國郵票的畫作,可見人氣之高。

單元四光線與色彩:印象派繪畫

到了最後一個單元,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印象派。這個區域的空間顏色是對比色的藍色和黃色。

印象派興起於十九世紀晚期的巴黎。這個名詞其實最早是負面用語,主要用來表達對於某族群的藝術家風格的不以為然。

主要代表人物包括馬內、塞尚、雷諾瓦和莫内。印象派畫家通常採用鮮豔的筆觸,強調光線變化的效果,以不同於常規的題材來作畫。

區塊八:印象派繪畫

由於單元四只有一個區塊,因此就沒有特別再做獨立區塊區分。

由於印象派是十九世紀晚期才興起,離現代其實相對近,所以這個時期的藝術家如塞尚高更雷諾瓦莫內梵谷,以及柯洛、薩金特、馬內等人,都多半為人們所熟知。

由於印象派重視光影的變化, 近看往往看不出什麼東西,因此在這個區域看到大家時不時一反之前都想貼近觀察的常態,會站開一段距離欣賞畫作。

《長草地與蝴蝶》

梵谷的畫作,以前常看到圖片,但是實際看到畫作本人我有點驚訝,因為真的比我想像中小很多。

然後要遠看才看得到蝴蝶在哪,近看是看不到的喔~

《鳶尾花》

莫內的畫作,以前常看到圖片,實際看到畫作本人我也嚇了一跳,因為這幅畫真的好大……

然後雪爸出乎我意料的熱愛這幅畫,離開前在紀念品商店買了磁鐵、卡片、筆記本、資料夾等等,反正全部有關鳶尾花的都買好買滿。

這幅畫也是要遠觀才能感受鳶尾花的形體和美麗。

《浴女》

雷諾瓦的作品,是他的畫作中很常見的主題:裸女。

雷諾瓦有句很經典的話「如果世界上沒有乳房這種東西,我就不知道該如何畫畫了。」可以知道他多熱愛這類的題材。

《窗前的果盆和啤酒杯》

高更的作品,不過我個人沒有很愛這類的印象派風格。

說到高更,其實更多人知道的應該是他在大溪地畫了不少作品,也不少風流韻事,然後在大溪地散播梅毒,最後也是因為梅毒過世。

致謝

整個特展走完,出口的地方會看到一個小區塊,上面分別是英國國家藝廊的館長寫的一段話(比較像是致詞),還有致謝的單位和簽名。

紀念品商店

離開展區,就可以看到紀念品商店了,紀念品商店是獨立在展區之外的,因此這邊不受特展不可重複入場的限制。

這次比較特別的是,不止一樓展區外的紀念品商店有賣特展相關周邊商品,連二樓的紀念品商店也都有販售,而且一二樓販賣的商品不太一樣,有時間的話可以好好逛一下。

紀念幣壓幣機(特展期間限定)

另外,在一樓紀念品商店裡,有一台特展期間限定的紀念幣壓幣機,一共有三款,一個 50 元。

因為 Yuki 看我們都買了紀念品,她說她也要,所以我們就讓她玩了紀念幣壓幣機。

只是這台紀念幣壓幣機跟外面電動的不太一樣,是完全純手動的,要在那邊轉很久,轉到 Yuki 都覺得煩只剩我一個人在轉,而且到後面會變得很緊,要很大力才能繼續轉動。

做好了之後,如果擔心弄丟或是弄壞,可以到櫃臺加購 10 元的透明收納盒或是 90 元的皮套鑰匙圈。

雪爸買了一個皮套,裝起來之後看起來還蠻有質感的,Yuki 也超愛這個鑰匙圈,一直到回家整路都拿在手上。

奇美博物館 飲食與餐廳

奇美博物館展場內是不能飲食的,但是在展場外的博物館內有義式餐廳、7-11、星巴克、自動販賣機等,算是相當方便。

奇美博物館義式餐廳 義薩芭蒂

Information

義薩芭蒂 營業資訊

  • 地點:奇美博物館一樓
  • 電話:06 2669088
  • 營業時間:週四至週二 9:30-17:30,週三公休
  • 低消與限時:每人低消一份餐點、客滿時限時 90 分鐘。
  • 預訂方式:線上預約訂位
  • 官方社群:Isabati 義薩芭蒂(官方 Facebook) 

義薩芭蒂是奇美博物館裡的義式餐廳,個人認爲是一間裝潢氛圍感拉很滿的餐廳,整個讓人以為置身歐洲的感覺。

但是只有裝潢,其他的像是餐具、菜單等細節都不太行,會有種突然從歐洲餐廳變回台灣簡餐店的感覺。

吃起來是還可以,不難吃但也沒有特別非吃不可的記憶點和理由。

奇美博物館 星巴克

Information

奇美博物館星巴克 營業資訊

  • 地點:奇美博物館一樓
  • 電話:06 2663946
  • 營業時間:週四至週二 9:30-17:30,週三公休

奇美博物館的星巴克館內的入口藏在 7-11 裡面,不注意的話可能會找不到。

個人認為奇美博物館的星巴克算是很融入博物館中且不突兀的,戶外的座位區甚至會給人一種置身歐洲喝露天咖啡的感覺,只是夏天的天氣真的太熱了,完全沒有人想坐在那裡喝咖啡就是。

Information

奇美博物館 相關資訊

主機服務:金城事務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