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孔蓋形狀大多為圓形或長方形,為英文 manhole cover 的直接意譯,也就是人孔(manhole, 可讓一個人通過的入口)上的蓋子。
人孔蓋為了耐車輛碾壓,大多為生鐵或球墨鑄鐵製,台灣早期的人孔蓋約為 253~274kg、現在的人孔蓋約 120~150kg。人孔蓋上面會有花紋,除了方便辨識用途及管理機構,也可防止雨天時造成車輛打滑而產生交通事故。
現在也有不少地方會替人孔蓋製作特殊花紋,甚至進行彩繪,除了增加美感,也一方面可宣傳地方特色。
在日本,國土交通省更與下水道團體「下水道広報プラットホーム」合作,推出一系列的設計、募集活動,甚至發行可供搜集的紀念卡片與圖鑑,目前甚至已推出 21 代多達 1002 種的設計。
台灣民間或是古蹟的私人小型雨水人孔蓋,有的也有經過特殊設計的精美花紋或雕刻,但並不普及。這幾年,也開始導入這類的設計活動,在全台灣各地都有類似經過設計或彩繪的人孔蓋。
以下,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!
台灣人孔蓋:台北
大安區
道路:忠孝東路四段
種類:雨水人孔蓋
在眾多大學之中,選擇了四所知名且歷史悠久的大學:台大、台師大、台科大、北科大作為主要代表。
宗教建築則是清真寺與天主堂,並且透過花市將大安森的綠意帶入,整體呈現穩重寧靜的感覺,並呈現大安區文教氣息濃厚之特色。
文山區
道路:新光路二段(木柵動物園)
種類:雨水人孔蓋
畫面以動物們掀開人孔蓋的逗趣模樣為設計,並將文山區代表的木柵動物園代表動物作為結合,其中包含臺灣特有種臺灣黑熊、石虎等。
台灣人孔蓋:台中
中區
道路:綠川東街
種類:污水人孔蓋
上有台灣第一個擁有註冊商標的水岸品牌「綠川」。視覺設計以白鷺鷥遠望兩畔土堤,漫步樹下的場景,強調都市發展與自然生態並重,展現地域性文創特色。